崆峒山道佛儒并存,互讓互尊,有別于其他名山。在最負盛名的三教洞內,釋迦牟尼、太上老君、孔老夫子塑像供于一堂,佛、道、儒三教共存。方丈、道長之間很團結,在教理、活動上非常融合。據說在佛、道兩教鼎盛時期,共有琳宮梵剎42處、
它是炳靈寺規模最大、時代最早、內容最豐富的洞窟,是炳靈寺石窟的精華所在。它坐落于窟群北端唐代大佛的上方,距地面50多米,原為一個天然石洞。寬26.75米,高15米,深19米。窟內現存佛龕24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佛龕為第6、
歲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氣凜然,堅貞高潔——高潔之士。松柏生長環境惡劣、經寒不衰、枝干堅韌,具有一種凜然正義。在文人筆下,松是堅貞、孤直和高潔的象征,古人常通過詠松來表現自己對高風亮節的贊美和追求。
此松是黃山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它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此外,還有送客松、陪客松。迎客松在玉屏樓左側、文殊洞之上,倚青獅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徑0.64米,地徑75厘米,枝
石窟藝術最早源于古印度,公元3世紀傳入中國。魏晉南北朝至盛唐時期在北方先后形成了兩次造像高峰,公元8世紀中葉后,長江流域出現了又一次造像高峰。從公元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建成了以“五山”摩崖造像為代表的大足石刻,從而把中
炳靈寺石窟位于甘肅省永靖縣西南35公里積石山的大寺溝內,是中國著名的石窟之一,屬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窟始建于西晉,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各代都有修復與擴建,現存(2012年)窟龕183個,共計石雕造像694身
劉家峽水庫位于黃河上游,位于甘肅臨夏永靖縣/城西南1公里處,距蘭州市75公里,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自己設計、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電工程,竣工于1974年。為黃河上游開發規劃中的第七個梯階電站,兼有發電、防洪、
臨夏被譽為"中國花兒之鄉",2004年10月19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中國花兒之鄉"稱號。花兒是流行于甘肅省臨夏、甘南、岷縣等地的獨具風格的民歌,具有高亢嘹亮、挺拔明快、激越動聽的特色。"花兒"最
孫思邈,出生于北周時代,生于5891年,卒于682年,是個百歲老人。孫思邈生于北周大統三年(公元),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享年一百零二歲(有的考證活了一百四十一歲)。是著名的醫師與道士,是中國乃至世界史上偉大的
越過三天門,就登上了道教的主要活動場所皇城。皇城位于主峰馬鬃山之顛,其建筑為崆峒山寺觀之首,是全山保存最為完整的一組明代建筑群,殿宇富麗堂皇,宛如古代帝王的皇宮,皇城之名由此而來。登臨絕頂,眼界頓開,心曠神怡,各處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