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表征物候的節(jié)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斷雪,谷雨斷霜。”時至清明,華南氣候溫暖,春意正濃。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溫連續(xù)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爛秧和早稻死苗,所以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
清明節(jié)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基祭”之補。后來民間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個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jié),需從一個現在已失傳的節(jié)日——寒食節(jié)說起。 寒食節(jié),又稱熱食節(jié),禁煙節(jié),冷節(jié),它的日期
清明節(jié)是中國民間傳統節(jié)日,是重要的“八節(jié)”(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歷4月5號前后,節(jié)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jié)。
清明,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每年4月5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5°時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節(jié)……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故清明節(jié)總是在公歷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歷書》:“春分后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