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峽
金龍峽金龍峽,居于天峰嶺和翠屏峰之間,峽谷幽深,峭壁側立,石夾青天,最窄處不足三丈。這里是古往今來的絕塞天險,交通要沖。北魏時,道武帝發兵數萬人,在這里劈山鑿道,
作為進退中原的門戶。宋代時,楊業父子在這里以險據
懸空寺北岳廟,建于明代弘治年間(公元1501~1502年),是恒山廟中最為宏偉的一座。它位于恒山主峰大峰嶺南面的石壁之下,門前有103級石階通往前下方到達山門、北岳廟門有“貞元之殿”四個大字。門側有長聯,上聯為:“恒岳萬
星羅棋布。恒山腳下的懸空寺、應縣佛宮寺的釋迦木塔、渾源城內的圓覺寺磚塔、永安寺等,在中國古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遼金時代,恒山是當時的文化之邦。書院學舍、摩崖題刻、楹聯碑碣很多。再加恒山山高風大,氣候變化劇烈,故建筑
恒山恒山風景區是國務院1982年公布的全國第一批44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據1984年規劃,全景區為4個等級的保護區和1個自然保護區。一、二級保護區面積為62.10平方公里,以雙峰并峙的天峰嶺和翠屏峰為中心,包括天峰
恒山恒山是經歷次造山運動和歷次地殼升降運動形成的一座斷層山,巖層為古老的寒武紀奧陶系石灰巖,據今已有五億年。基巖面積裸露,風化破碎嚴重,峰巒均呈尖形,溝谷切割較深,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整個山脈由東北向西南綿延數百公
中華國度好以中心論天下。
恒山中華,就是天下中心最美好的地方。古人認為天下中心的標示是中軸線,而中軸線的位置就是國都的所在地。與今天人為確定格林威治作為地球的本初子午線是同一個道理。以此而論,古代國家秩序的中心、政權中心
《大清一統志》載:“大茂山,在阜平縣東北七十里,接曲陽縣界。即恒山之嶺,一名神尖山……大茂山在阜平縣東北七十里,接曲陽縣界。即恒山之嶺,一名神尖山”。筆者認為,神尖山和神仙山是同一座山,應是口誤不是筆誤。
《文獻通考》亦
宋朝
《大宋重修北岳廟記》有“天下之岳五,獨北岳常山,人曰為大茂山,而岳名不著”。此記為碑刻,由韓琦撰文并書丹、(參見本文第一章第五小節專題介紹)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解釋:“大茂山,在阜平縣東北七十里,即恒山之
隋唐
《元和郡縣圖志》一書的作者為唐代河北籍地理學家李吉甫,他在《圖志》中記載:“北岳恒山,在曲陽縣北一百四十里”。按唐代度量衡的計算,唐140里,折合130華里,65公里。與乾隆《大清一統志》的記載:“大茂山,在阜平縣
秦漢
秦始皇統一六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曲陽縣位于恒山郡中部。曲陽縣境北至恒山北谷,鄰今靈丘、淶源縣;東北至寇水(今唐河),鄰今唐縣;西北發源于恒山的恒水(通天河)至今阜平縣境內鷂子河流于,含今阜平縣城以東地帶。《前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