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空出世的石峁遺址,應該就是史學界苦苦尋找的黃帝部族的居所
在遙遠的先秦時代,遠離中原的陜北,絕對不是華夏文明之光所能普照的地方。如果不是位于神木縣的石峁遺址橫空出世,誰曾會料到在4000多年前的黃土高原上,曾經(jīng)誕生了不亞于同期中原地區(qū)的文明。
對石峁遺址的發(fā)掘是從2011年開始的,新的發(fā)現(xiàn)不斷涌現(xiàn),讓考古專家們在驚喜之余也開始疑惑,修筑這樣一座大城的人究竟會是誰?而在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著名先秦史專家沈長云看來,石峁遺址應該就是史學界苦苦尋找的黃帝部族的居所。
黃帝是咱陜北人
歷史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祖先也不是突然從天而降的。但當我們在浩瀚的史籍中找尋,卻發(fā)現(xiàn)即便是被奉為“史家之經(jīng)典”的《史記》,也沒有任何關于黃帝及其部族起源地的說法!妒酚浳宓郾炯o》中只交代黃帝駕崩后葬于橋山。這一看似無關緊要的話語,卻給沈長云的考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首先按照唐人為史記做的注解《索隱》的記載,埋葬黃帝的橋山,在漢代屬于上郡陽周縣(今子長)。其次在東漢班固所寫的《漢書地理志》中,又交代了橋山位于陽周的南部,既印證了唐人的說法,也和如今的行政區(qū)劃相吻合。
而除此之外,《漢書地理志》又說上郡膚施縣(今榆林)“有黃帝祠四所”,按照古人就近埋葬及祭祀的習慣,在沈長云看來,這些史料基本將黃帝部族活動的區(qū)域劃定在了陜北榆林地區(qū)。
而隨著石峁遺址被發(fā)現(xiàn),則更加堅定了沈長云的推斷。“距今4000多年,城池面積史前最大,出土了大量的玉器,修筑有城墻、祭臺和宮殿,這些最新的考古成果,剛好和史料記載相互印證,所以黃帝部族的居所就應該在石峁!
當然也會有人質(zhì)疑,如果黃帝部族興起于陜北,石峁是他們的居所,那么《史記五帝本紀》中說黃帝“邑于涿鹿之阿”,又該如何解釋呢?
“逐鹿”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張家口市,黃帝在這里擊敗了蚩尤,才正式確定了對中原地區(qū)的掌控。在沈長云看來,黃帝只是一個部落的首領,是一個不斷融合壯大的部族的祖先,未必是一個具體的人物。所以“邑于逐鹿之阿”的人,未必是黃帝本人,可能是黃帝部族或者黃帝后裔的一支,將黃帝和蚩尤的故事傳播到了這里,為了紀念祖先,并最終在此定居。
“而且張家口與石峁離得不算太遠,當時兩地間應該存在著文化交流及人群往來!鄙蜷L云說。
犬戎也是黃帝后裔夷夏其實是一家
長期流行的觀點認為,黃帝是華夏民族的祖先,而華夏民族則是漢族的前身。自古以來,居于中原之地的漢族人,按照方位將周邊的民族劃分為“北狄”、“西戎”、“南蠻”和“東夷”,并特別強調(diào)“夷夏有別”。
但據(jù)沈長云考證,所謂的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其實也是犬戎的始祖。他的依據(jù)來自于兩部史料,一本是漢代王符所作的《潛夫論志氏姓》,書中稱“隗姓赤狄,姮(姬)姓白狄……短(姬)即犬戎氏,其先本出于黃帝”。另一本則是成書更早的《山海經(jīng)》,里面很直接的寫到:“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而直系后裔,并與黃帝同姓‘姬’的周人,就是出身于陜北的戎狄之中!鄙蜷L云補充道。只是到了古公亶父時期,部族遷徙到“岐”后,才“貶戎狄之俗,而營城郭宮室,而邑別居之”。
那些影響漢族千年的禮儀制度,是由出身戎狄的周人創(chuàng)立的。而有意思的是,滅掉西周王朝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周人的同宗犬戎。
石峁遺址中出土的大量玉器,也證實了這是皇帝部族居所
石峁城址外城東門及周邊城墻鳥瞰,黃帝部族也是從這里崛起的
發(fā)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