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火車被整個包下,所有的返程都無法按預定出行。游客的時間都是按天計算,無法拖延。此時,導游只是平靜的給旅行社打一個電話,淡淡的說 “我們坐飛機按時到達”。當日期到來,機場如約走下了團隊的乘客,他們的微笑說明了一切。導游自信的出現在他們的后面,宣告著自己也如約完成了任務。
當黃金周到來,旅行社的計調把26張火車臥鋪票給了全陪導游,拍了拍他的肩膀說:“要讓游客滿意”。之后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導游看看了手中的26張票,從容的展開導游旗,帶領游客走入了人潮涌動的候車室。社旗飄揚30位游客登上了去往目的地的火車。到站,地陪看到了30位精神抖擻的游客。游客如約滿意的下了車。
在地陪導游帶領游客按時抵達酒店后,略顯疲憊的他走向前臺。2分鐘后,前臺告訴了他一個事實“房間沒有了”。此時的爭執已經沒有了任何的意義【導游永遠知道:什么時候該干什么事情】。或許導游只是狠狠的看了前臺一眼。轉身,鎮定的走向游客說:“請大家在前廳少坐十分鐘,我出去一下”。全陪馬上走向游客,片刻之后游客的眼中只有了全陪。地陪和司機消失在了酒店外。一刻鐘后地陪對游客說“請大家和我上車”。入夜,游客如約而睡。
由于意外,地陪接團晚到40分鐘。滿腔怒火的游客上了車,當車門關閉之后在它再開啟的時候,游客已經滿面春風。僅僅30分鐘游客便已和導游成為了朋友。
我們曾見過這樣的一幕幕:
在景區幾十位中年游客,十分認真的聽著佛教文化的講解,面帶敬佩之情注視著一個20出頭的導游;
在購物店游客瘋狂的買東西,目的就是讓導游拿到足夠多的傭金;
在酒店的大廳所有30名年齡從18歲到70歲的日本游客,集體向20多歲的導游鞠躬致謝;
在機場停車區2位西藏團隊的領隊,向導游獻上潔白的哈達,領隊的身后是40位依依不舍的藏族游客;
在事故的現場,身背傷痛依然和救護人員一起解救被困游客,更有那一句著名的“別管我,我是導游,先救游客。”;
每年的春節導游都能接到全國各地的祝福,祝福的背后是一個個游客,一幕幕記憶,一段段故事。
我們相信從業3年的導游,他們所遇到的事情就遠遠超過了他們的父輩,或許那年他才23歲。
導游用他3年的時光,經歷了常人30年的經歷;
導游用他3年的時光,處理了常人30年的問題;
導游用他3年的時光,走過了常人30年的路;
導游用他3年的時光,見過了常人30年多才能遇見的各色人物;
導游用他3年的時光,歷練出了常人30年才能擁有的能力
導游用他3年的時光,悟出了其他人也許一生也未曾悟出的道理。
3年的時光讓他們悟到了不惑之年才能擁有的感受。所以,在這個大多數人非議導游的時代,導游們選擇沉默,不是因為他們懦弱,而是他們知道:所有非議他們的人都要等到不惑之年后才能明白現在他們就已明白的一切。
因為導游們相信,用3年的時間經歷了常人30年的經歷。25歲的他們便擁有了50歲人的智慧。而這種經歷并不是常人有膽量經歷的。而非議他們的人又有什么資格呢?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3年的時光讓他們悟到的已足夠,所以在他們風華正茂的時候,他們淡出了……
后導游時代,他們擁有足夠的資本,他們可以選擇很多。然而,他們往往只選擇他們“心”的方向。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