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房村的“餐飲一條街”,所有的餐館都是統(tǒng)一的明清仿古建筑。
村民李開英種的荔浦芋頭。
下班回家途中,楊大嬸拿著一個烤熟的紅薯,邊走邊吃。見到武漢晚報記者,楊大嬸爽快地打招呼:“要不要掰一半嘗嘗啊?這可是我們自己在山上種的,純綠色的哦。”
楊大嬸是蔡甸區(qū)永安街爐房村的村民。因為村里辦起了旅游,她成了景區(qū)內(nèi)的“上班族”,在自己家門口就能就業(yè),再也不用外出打工。這讓她覺得日子過得很愜意。
爐房村在蔡甸區(qū)乃至整個武漢市都小有名氣,不同的是,十年前,名氣源于炸山賣石頭;現(xiàn)在,名氣是因為村辦旅游。
村子就是一個大景區(qū)
從永安街出發(fā),沿山路拐兩個彎,就到了爐房村地界。一進爐房村,就看見一排正在建設(shè)中的仿古建筑。村民說,這是今年村里引進的大型旅游項目“桃花源”,明年3月就可以開園。
走進村子不遠,就是爐房村最早開發(fā)的景點“大好河山”。這個景點是2004年村里決定停止炸山采石的成果。
村民楊軍喜歡每天早晚沿著大好河山景區(qū)的山路溜達一圈。他說,這里是修養(yǎng)身心的好去處,看著隨季節(jié)變換而改變的山景,聽著時不時傳來的鳥叫聲,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行走在這里,真的很舒服。
楊大嬸回憶,2004年以前,村里到處都是灰蒙蒙一片,炸山發(fā)出的沉悶轟鳴聲讓人心煩,村里的路也被大卡車壓得坑坑洼洼。有時候采石場工人因事故遇 難,家屬嚎啕大哭、辦喪事的哀樂聽著讓人瘆得慌。“那時有力氣的都外出打工了,剩下我們動不了的,不得不留在村里成天吃灰,村里經(jīng)常是咳成一片。”
村支書黃華東介紹,爐房村全村版圖面積260萬平方米,轄10個村民小組,村民298戶1480人。炸山賣石頭時,全村采石面積約20萬平方米,基 本上能開采的地方全部成了采石場。放炮開山采石的炸藥,對十多戶居民的房屋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壞,讓村民們怨聲載道。村民楊小雙原本是一名采石工人,因為 污染而患上塵肺病。塵肺病難以治愈,楊小雙現(xiàn)在靠吃藥維持,平時在村里或景區(qū)打點小工維持生活。楊小雙說:“現(xiàn)在情況好多了,至少不擔心沒錢買藥,而且環(huán) 境好了,病情不至于惡化。”
2004年以后,村里停了采石場,開始復綠、修路,到如今,雖然被炸掉的山頭無法恢復,但是村子里卻已是綠樹成蔭,空氣清新。楊大嬸說:“我老公在 景區(qū)做管理工作,我在景區(qū)茶樓上班,利用景區(qū)空閑的地方,栽上一些紅薯,經(jīng)常有游客來掐紅薯尖、挖紅薯,也能額外增加點收入。”楊大嬸雖然已經(jīng)55歲了, 但看起來和四十出頭一樣,她說這得益于在景區(qū)工作,空氣好,吃的也是綠色食品,“我這是純天然的保養(yǎng)。”她哈哈大笑。
靠一畝芋頭蓋樓房
爐房村的九真山風景區(qū),是開發(fā)的第二個景點。
民間傳說,有九位仙女曾在此開爐煉丹,丹成后飛升而去。人們?yōu)榱思o念這九位仙女,就在山頂建起了九真宮。九真山是江漢平原第一高山,主峰海拔高度276米,九真山森林公園于1995年被批準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村支部書記黃華東說,2004年以前,村集體靠出租采石場,一年收入不到兩萬元,但現(xiàn)在搞旅游,村集體的年收入已經(jīng)超過百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了3萬元。
66歲的村民毛華平種了一畝芋頭,芋頭品種是從廣西荔浦引進的。毛華平說,就這一畝芋頭,一年的純收入最低也有3.5萬元,好的時候收入能達到7萬元。“我在村里蓋了一棟樓房,靠的就是這一畝芋頭,而且只用了一年時間,蓋房子的錢就攢夠了。”
毛華平剛說到這,老伴李開英大聲阻止:“你別瞎說,要不然兒子又要找我們要錢了。我們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在上班,這幾年老找我們要錢。”
記者打趣道:“你們老兩口掙的錢最后還不都是要給兒子的啊。”
“那不一樣,自己給他是我們的心意,他主動要就不行。”李開英剛說完,毛華平哈哈大笑:“她說的沒錯,這幾年搭村里辦旅游的車,我們老兩口收入還不錯,在永安街買了一套房子,在蔡甸區(qū)買了一套房子,這些都給了兒子。怕他不知足呢……”
毛華平說,他種的芋頭在市場上每斤賣7塊錢,但在村里的景區(qū)每斤只賣5塊錢。“兒子告訴我們,游客多的時候,在景區(qū)門口賣芋頭,一定要比市場上低, 這樣別人才會舍得買,如果吃了后口感好,以后肯定會有更多人買你們的芋頭。現(xiàn)在好多游客主動給我打電話預(yù)定芋頭,這說明兒子的策略是對的。”
李開英說,以前沒開發(fā)旅游時,他們家很窮。“家里就一畝水田,再加上兩三畝山林。當時家里糧食少,只能在山地上種一些紅薯,一年到頭除了過年能吃上幾斤肉,其他時候基本上沒有葷菜。”
夫妻店生意火爆
爐房村依靠旅游建起了餐飲一條街,所有的餐館都是統(tǒng)一的明清仿古建筑。游客多的時候,30多家餐館幾乎每家都是人滿為患。其中生意最好的,當屬曾軍夫妻開的店。
曾軍是80后,2006年以前一直在外打工。說起在外打工,曾軍一臉苦笑。“小時候家里窮,初中讀完后就沒有再上學,家里沒事干,只好外出打工,可 一沒學歷二沒技術(shù),只能干一些體力活,又累掙錢又少。”在外打工期間,曾軍每個月的收入也就2000多塊錢,除去生活費,能攢下1000塊錢就不錯了。
村里發(fā)展旅游后,他看到了商機,果斷地回家開起了餐館。
餐館正式營業(yè)后,曾軍幾乎每天都要咨詢顧客,味道如何,有什么需要改進的。時間一長,大家都知道了這位年輕的小老板為人和氣,而且菜的口味也在不斷改善,生意也就越來越好。夫妻倆一天到晚臉上笑呵呵的。
說起和妻子的結(jié)合,曾軍很感慨,多虧了村里開發(fā)旅游。2010年,曾軍店里生意特別好,需要人手,這時他想到了以前和他一起在外打工的附近村子的女子,試著約對方過來幫忙,對方很快答應(yīng)了。一來二去,兩人越來越熟,加上有共同的語言,最終結(jié)為夫妻。
現(xiàn)在曾軍的餐館平均每個月的收入都在萬元以上,他說:“雖然也累,但心里輕松多了,店里的菜,大部分都是本地產(chǎn)的,空閑時還能陪著老婆到景區(qū)轉(zhuǎn)轉(zhuǎn),本村人進去不要錢的哦。”他對未來信心滿滿:“等明年桃花源景區(qū)開園,我們的生意會更好。”
對爐房村的發(fā)展,永安街黨工委書記宰磊說,中組部兩次到爐房村開專題會,說明很認同爐房村的做法,作為基層組織的村委會,當初決定復綠發(fā)展旅游很見 成效,現(xiàn)在村集體收入增加,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只要按照正確的思路一直走下去,爐房村的未來會更好。(記者 趙家新 何曉剛 實習生 劉嘉軼 通訊員 費天晶 )
2019成都全年賞花攻略!你想看的花都在這!(2019-03-14)
呼喚真正意義的旅行(2019-03-13)
「恩施旅游攻略」世界硒都醉美恩施(2019-03-13)
「恩施旅游攻略」世界硒都最美恩施(2019-03-11)
襄陽周邊十大值得游玩的旅游景點(2018-09-20)
湖北興山旅游日記,享受自然美麗田園生活(2018-09-20)
旅游;5個最佳旅行國家公園!(2018-09-20)
發(fā)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