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15日電(記者錢春弦)以馬踏飛燕造型為標志的中國旅游“失去吸引力”了嗎,中國出入境旅游“失衡”了嗎?
“不!”對這些似是而非的議論,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15日以翔實的數據和事實分析,進行了反駁。
在這位中國旅游業新“掌門人”心中,就像在每年近40億人次國內游客、1億多人次入境游客眼中一樣,美麗的中國風采依舊,而且將更有魅力。
“最近有一種說法很流行,說‘中國存在巨額的旅游貿易逆差’,說‘2013年我國旅游貿易逆差730億美元,2014年旅游貿易逆差突破1000億美元,增長近50倍,我國已成為世界旅游服務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這實際是一個嚴重誤導性的說法。”
李金早說,出境旅游花費和入境旅游花費,目前不是同一個統計口徑,不具備可比性,更不能簡單相減。“就如拿椅子和杯子相比相減,犯了常識性的統計分析錯誤。”
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海外旅游花費的調查統計制度體系。國家外匯管理局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時,出境旅游的統計口徑包含長期(超過一年)醫療和留學費用,除出境旅游消費外,留學生等特殊人群學費、食宿以及在外短期工作人員當地消費,也劃入國際服務貿易項目統計范疇。而國家旅游局測算入境旅游收入數據,執行的統計口徑未包含長期(超過一年)醫療和留學費用,兩個統計數據口徑一大一小,無法直接相比,更不能直接加減。
我國出境旅游花費和入境旅游花費還存在另一個口徑差異:入境旅游花費調查分為過夜和不過夜,出境旅游花費調查則不分過夜和不過夜。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境外花費,又是根據其他國家和地區發布的中國人入境花費整理計算,而各國和地區對統計方法不盡相同,數據不具備可比性。
其實區別很明顯。只要留意,我們就會發現國人出境,很多時間消磨在購物中心;境外朋友入境,大部分時間游山玩水。我們很多人出境,就是大包小包購物,在景區是下車拍照。
“我國公民出境花費高,主要高在境外購物特別是國外購買奢侈品。由于聯合國2008版國民經濟核算的旅游衛星賬戶部分的調整,已將奢侈品購物從服務貿易中調整到貨物貿易,中國出境旅游花費數據大大減少。”熟稔國際貿易問題的李金早說,我國出境旅游花費有階段性特征和政策因素,主要是關稅高、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并不是典型旅游消費行為,而是一種貿易替代。有關研究數據沒有扣除這些因素。隨著中國自貿區建設、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以及出境游客消費逐步成熟,排浪式海外購物特別是購買奢侈品消費將理性回歸。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課題組調查,扣除不合理或“錯配”因素后,不僅沒有所謂巨額旅游貿易逆差,還存在順差。2013年中國國際旅游支出為1286億美元,國際旅游收入516.64億美元,扣除留學費用約為400億美元,奢侈品消費近500億美元,以及幾個主要國家和地區出境和入境旅游人均花費差距、回流等因素,至少還有順差上百億美元。
數據最有說服力,關鍵是數據要科學、直觀。最直觀的,就是旅游者。2013年,我國入境旅游總人數12907.78萬人次,出境旅游總人數9818.52萬人次,目前入境旅游比出境旅游人次還多3089.26萬人次。出境旅游的地區結構與入境旅游地區結構也基本一致。因此完全可以計算差額,包括扣除海外接待體系資金回流,出境旅游花費中發生在國內費用。
李金早認為,要樹立“旅游入出境總人次”概念。我國已從入境旅游目的地轉變為入境旅游目的地與出境旅游客源地的雙重旅游國。應該把入境旅游與出境旅游作為一個整體,研究統籌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如外貿,講進出口總額,反映對外經濟交往的總體規模。入出境旅游在客源地和目的地國產生的相關拉動是綜合性的。
“在會同統計局做好常規旅游統計同時,我們要會同國家信息中心,建立旅游經濟運行動態監測機制,全面反映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開展旅游統計改革試點,解決各地區旅游統計數據橫向不可比、縱向不可加問題。要徹底結束我國沒有旅游數據總量分析的歷史。”
金額上,我國出入境旅游有100億美元以上順差;客流上,我國入境游人次多于出境游人次。近幾年我國入境游增長速度放慢,既是歐美金融危機重創本國出境旅游意愿的結果,也有人民幣升值因素。隨著全球經濟逐步恢復,我國加大“美麗中國”推廣力度,創新旅游服務產品,加大入境簽證便利化措施力度,可以預言的是: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古老而現代的美麗中國,將保持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國家之一的地位。
“法國和西班牙朋友當心,你們要被中國超過了!”在世界旅游組織,法國、西班牙、中國等主要旅游目的地國家朋友見面,經常這樣說。
這不是玩笑,很快會變成現實的。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