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完王家大院,天慢慢黑了下來,我們的大巴車快速駛向綿山風景區。綿山坐落在山西省介休市境內,海拔2500余米,屬太岳山向北延伸的一條支脈。
到綿山時,由于天黑看不見外面的風景,只感覺汽車在很長的山路上盤旋而上,終于來到我們入住的臥龍賓館。
第二天清晨,看到我們的賓館是建懸崖上邊,賓館內部是天井式的建筑,天井四周是一圈房屋,透過頂部的天窗,可以看到天空和外面的山頂。外觀感覺很獨特,很新鮮。在這里感受一種“住在懸崖上,行在云霧中”的愜意。
綿山,又稱為介山。相傳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曾攜母隱居被焚于此。在導游的講解下,我們又重溫了那段歷史:
春秋時代,諸侯紛爭,北方晉國發生過一場宮廷奪嫡的搏殺,晉獻公的寵妃驪姬為使自己的親生兒子四公子奚齊成為君位的繼承人,進讒言、設計謀,害死了太子申生并先放逐后追殺二公子重耳、三公子夷吾。后晉獻公死后,驪姬謀害太子的陰謀敗露,亦被殺死。這個事件歷史上稱之為“驪姬之亂”,也稱為“驪姬傾晉”。
被追殺的重耳避難逃亡了19年,身邊親隨賢仕5人,介子推便是其中之一。漫長的流浪歲月倍嘗人間艱辛,常常風餐露宿,饑寒交迫,在資糧皆無的境際中,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的肉與野菜烹煮侍奉重耳,留下了“割股奉君”的傳說。
在秦國幫助和晉國內應下,重耳登上了王位,史稱晉文公,因善理朝政,使晉國逐漸強盛壯大,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或許是初掌國政的繁忙沖淡了患難的友情,文公在行賞封祿時遺忘了介子推,而介子推在重耳成為新君之時,鄙夷同伴的居功邀賞,已悄然離去,攜母親歸隱在綿山的鄉村。
不久,文公發現了自己的失誤,派人尋找介子推,請其出山輔政,然而介子推不為所動,婉言謝絕。文公率眾臣親臨綿山,介子推背著母親已進入深山密林,有人提議,放火燒山,逼迫介子推出來。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沒有出來,大火熄滅后發現在一棵枯柳下母子二人的尸骨。文公得知后痛哭,命將綿山改稱介山,并拾撿焚燒后的樹枝做了一雙木屐,在宮內穿著時,木屐與地板敲擊的聲響提醒不忘患難友情,警戒自己的過錯。
放火燒山是在農歷的三月,晉國在每年的三月不生明火,吃冷食以示對介子推的紀念。后來覺得一個整月太長,逐漸減少到3天,又減至1天,慢慢成俗,從冬至算起的105天,禁明火,吃冷飯,稱為寒食節,這一天恰好是清明的前一天。同時,插柳枝、燒紙錢、祭奠逝者成為寒食節的民間習俗。隨著時間的推移,寒食節的民俗與清明時令重合,形成了清明節的主要內容。
介子推雕像
在綿山游覽的第一個景點,道教最大的道觀建筑群——大羅宮。
道教認為,神仙所居住的天界,有三十六重天,最上層為大羅天!按罅_宮”的意思,就是建在大羅天上的宮闕。
綿山歷史上曾建有眾多道教宮觀,但至近代,幾乎全遭毀壞,F在的大羅宮是在原址上恢復修建的,為依山而建的十三層仿古建筑,高110余米;建筑群總面積為3萬余平方米,迄今已經建造道教殿堂60余座,塑造神像600余尊,其規模在全國首屈一指。
大羅宮內,其主要殿堂為:財神殿、救苦天尊殿、三官殿、六十元辰殿、斗姆殿、九曜星君殿、二十八宿殿、靈霄殿、三清殿、五老君殿、眾妙堂、講經壇、混沌殿、諸仙殿、藏經閣等等。成為道教神系中,最為完善的道觀建筑群。
大羅宮各個道觀中,從財神、八仙、媽祖、元辰,到三清、三元、五岳等大神,基本囊括了道教中的各尊神靈。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