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建筑史上,獨樂寺以“三最”著稱。第一“最”:寺內觀音閣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高層樓閣式建筑;第二“最”:閣中觀世音菩薩塑像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代泥塑之一;第三“最”:寺中山門帶鴟尾飾物的屋頂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廡殿頂。作為津門十景之一,“獨樂晨光”的景致亦讓無數游者心動。尋得機會到天津旅游,自然不能錯過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獨樂寺又名大佛寺,坐落在薊縣城內西大街,由山門、觀音閣和東西配殿組成。關于寺名的由來,有人認為,觀音閣內巨大塑像的內支架即為一株參天矗立的杜梨樹,獨樂以杜梨諧音得名。有人認為,寺中觀音獨以普渡眾生為樂,故名。而縣志記載則云:“獨樂寺為安祿山誓師之地,蓋安祿山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故爾命名之!苯袢漳阄业酱,聽著不同版本的“獨樂”的解釋,心中自然多了幾分遐想。
該寺據傳始建于唐代,寺內的觀音閣和山門則重建于遼代,距今已有1000余年歷史。步入寺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山門,它由臺基、屋身、屋頂3部分組成。最值得一提的是屋頂,其為五條脊、四面坡形的廡殿頂,也稱四阿頂。從脊到檐呈現一個舒緩的弧線,至屋角處展翼如飛,頗為秀美。正脊兩端各有一個龍吻魚尾形的構件,這便是獨樂寺三“最”之鴟尾。傳說鴟尾是天上的一顆魚尾星,不怕雷擊,漢代時,人們把它置于建筑物上,取避雷電之意。仔細看看,這鴟尾長長的尾巴翹轉向內,猶如雉鳥飛翔,生動傳神,山門因此增了不少氣勢。
山門正中懸一方題著“獨樂寺”的匾額,相傳乃明代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師嚴嵩手跡。山門東西兩側南稍間各有一尊高4.5米的護衛金剛力士塑像,人稱“哼哈二將”。東側力士手持長劍,豎眉、瞪眼、閉嘴,似從鼻孔噴出“哼”字;西側力士橫眉、瞪眼、張嘴,似從嘴里噴出“哈”字。此為遼代彩塑珍品,令人嘆為觀止。
至于獨樂寺的主體建筑觀音閣,其建筑風格可謂“上承唐代遺風,下啟宋式菪造”,顯得雄偉壯觀,莊重典雅。它和山門同在中軸線上,人置于山門內正中,透過山門即可將觀音閣收入眼底。從外表看,此閣為上下2層,實際上內里為3層。閣內的中間有一暗層,并有矩形空井和四轉平臺供觀者駐足;上層也有空井,井為六角形,有門通向閣前露臺。
當然,觀音閣中最引人眼球的是那尊巨大的觀世音菩薩塑像。塑像在離地面72厘米的須彌座上,高達15.4米,直入大閣頂部的斗八藻井。因其頭上還有10個小頭像,故又稱11面觀音。觀音彎眉高鼻,神態莊重,儀態萬方;其兩側各佇立一肋侍菩薩,略前傾于11面觀音,似在聽從調遣。這些遼代雕塑藝術珍品均以細泥白灰塑成,線條明顯,面部豐滿,造型勻稱,姿態優美,彩繪貼金,生動傳神。在嘖嘖感嘆之際,我當然不忘了虔誠祈求平安!
探訪獨樂寺,既領略了建筑美,又一睹了彩塑珍品的無限魅力,足矣!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