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怪石而得名的哈龍溝
哈龍溝地處新疆阿爾泰低山帶,位于哈巴河縣境內,距離縣城西北直線35千米,海拔780米,呈北高南低的坡狀,總面積達40多平方公里。
哈龍溝因黑色怪石而得名,是由花崗巖沿不同方向的幾組節理面被流水和風力剝蝕、脫落而成的各種造型象形山石。哈龍溝山崖陡峭嶙峋,有的如蒼鷹俯首、神龜問天,有的像玉兔奔月,有的像金雞獨立,造型逼真,呼之欲出。山溝中遍布硬木灌叢,在巖石的縫隙中,還生長著藤蔓如織的爬地柏。哈龍溝集中了山景的雄、奇、險、幽等勝境。
哈龍溝還是一部歷史長卷,是人類已知的在新疆北部最早活動區域之一。早在萬年以前,先民們就在哈龍溝活動,并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彩繪巖畫。山溝兩邊數丈高的山石上至今留存著古代巖畫,展示著與古代游牧民族生活息息相關的牛、馬、羊、駱駝和狩獵以及男女舞蹈造型等圖案。這里的巖畫分巖刻和彩繪兩種,畫面古樸生動,下筆不拘章法,自然奔放,展示了古人不凡的雕刻及繪畫功底。
探尋神秘女媧石
從哈巴河縣城出發,道路兩旁的白雪如一床巨型棉被覆蓋著大地,平坦的柏油路如同一條黑綢帶從眼前伸向遠方。越野車穿過我國西北最大的白樺林國家森林公園,途經哈巴河縣庫勒拜鄉,到吾什托別村后向右拐一路往北,行至姜居勒克村丁字路口再向左拐,這就是通往哈龍溝的路。從這里向前行進不到5公里,進入一道山門,隨即,一大片壯觀的石林呈現在眼前。
迎接我們的首先是女媧石。女媧是我國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她以泥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并建立婚姻制度。在伏羲去世之后,她代替伏羲統治部眾,后來世間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補天,斬龜足以撐天。相傳,當年女媧在補天過程中遺落到人間的碎石變成了各種魔獸,因怕這些魔獸危害人間,女媧就將它們變成一塊塊石頭全部封存在了哈龍溝,又將自己的一個化身留在此地看守,這個化身也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女媧像。
不管是神話傳說中女媧將魔獸變成了石頭也好,還是大自然經過千萬年風霜雨雪的洗禮留下這些杰作也罷,哈龍溝奇石都是人類極其寶貴的財富,畢竟沒有藝術家能塑造出這么宏大的藝術品來。
我們不停地移動腳步,變換角度,相機的鏡頭對準一塊塊奇形怪狀的石頭,打開思想的閘門,任由想象沿一塊塊石頭從鏡頭里飛翔時按下快門。那雄獅,盤踞山頂,一聲吼叫在山間回蕩;那猴群,在山頂嬉鬧,于歲月里翹望風云;那武士,身穿盔甲,千萬年鎮守在這里;那雙猿,形象逼真,各自仰望東西;那神鳥,臥踞高山,深情地遙望遠方……這一組組精美的天然石雕群遙相呼應,千姿百態,引人入勝。
有關哈龍溝的不老傳說
據科學家考證,大約2億年前的遠古時代,哈龍溝曾是一片汪洋大海,而今天我們見到的哈龍溝奇異石林,就是當年海底沖刷逐漸形成的砂巖沉積區,后經造山運動,海底升高后形成的陸地。千百萬年來,砂巖被雨水沖刷、溶解、切割和風化,才逐漸形成了這千奇百怪的石柱、石峰、石壁和石獸。
其實,在哈龍溝的溝谷中還居住著一些哈薩克族牧民,至于他們在這里繁衍生息了多少年,已無法考究。當地牧民只知道他的“爺爺聽爺爺的爺爺說”就居住在這里。曾有考古學家大膽推證,居住在哈龍溝里的這些牧民很可能就是萬年前繪制彩繪巖畫的那些先民們的后裔,只是年代久遠,他們自己也已無法說清。哈龍溝與哈巴河平原相接,哈龍溝周圍溝壑縱橫,地勢險要,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相傳,成吉思汗三子窩闊臺曾在此建寨屯兵,哈龍溝前面廣闊的平地,就是窩闊臺屯兵養馬的地方,從這里徒步急行十幾分鐘,就可以進入哈龍溝。
冬日里仙境般的怪石景觀
冬日里的哈龍溝,在微微的寒風中,在暖暖的陽光下,白雪如同一件件合體的衣帽罩在姿態各異的奇石上,奇石腳下的一眼眼清泉不時升騰起一團團水霧,將這些勇士般的巨石裝扮得時隱時現,置身其中,有如置身仙境一般,仿佛一伸手就能觸到太陽,一抬腳就能躍入天宮。忘情地陶醉在這仙境般的哈龍溝石林中,驚奇之余,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了一個個精彩迷人的瞬間。
夜幕降臨,陣陣寒風穿行于石林之中,在不同形狀怪石的作用下,發出鬼哭狼嚎般的“叫聲”,四周的怪石都好像開始移動起來。此情此景,仿佛置身魔獸陣容之中,不由得雞皮疙瘩驟起,冒出一身冷汗。
這就是女媧遺落人間的碎石,如夢如幻又驚險刺激,帶給你別樣的人生體驗!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