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靈山之前,我想象著靈山的水街,想象它漂浮在云中,高高的山脊上矗立著大大小小的徽派古民居。否則如何被游客譽為“天上的街市”?
通往靈山的路看上去剛剛整修過,汽車很愜意地行駛在寬闊馬路上,眼前黑油油的柏油馬路不斷將我們引上引下,迷宮般轉(zhuǎn)悠,當汽車開到山頂,我們傻了——迷路了,于是又往回開。
到半山腰位置,我下車,詢問住在附近一位正在編竹簸箕的農(nóng)民:“請問這是靈山嗎?”農(nóng)民站起,說:“是的,這是靈山,你的車要停在村委會然后走下來!
我看他身邊幾個編制好的竹簸箕,問:“這簸箕多少錢一個?”他答:“20元!蔽衣眯幸恍┑胤,偶見街市出售精致的竹編手工制品,它們圖案簡潔,卻極富文人氣,令人愛不釋手。心想,如果這位篾匠不僅僅編生產(chǎn)用的簸箕,也編一些精美的竹編工藝品多好。我立刻畫了幾幅幾何圖形,有橢圓、方型、還有圓形和船型,我對他說:“你不要總是做簸箕,20元一個,劃不來,你要做一些工藝品,或許費工夫,但也賣得起價啊,而且有美感!蔽覇査麜粫觯f:“會!”我留下我的電話號碼并記下他家電話號碼,說:“等你把我畫的圖案編好了,我就過來取,價格你定。”后來聽在靈山掛職村黨支部書記朱波說,靈山除了貢米和西瓜有名氣,百分之九十人家做篾匠。我仿佛聞到竹子的清香,目睹這個產(chǎn)業(yè)為靈山農(nóng)民帶來的實惠。
靈山古代稱靈陽,屬徽州區(qū)呈坎鎮(zhèn),坐落在黃山南麓靈金山與豐山二水交匯處,整個村莊沿豐溪兩岸建造。靈山水街約3華里長,石板路用長2米到3米左右的青色粗麻石挑空鋪就。兩三塊麻石架在水街兩岸,搭成簡易的橋。令我想起周莊的橋,也不過如此吧。一幢幢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面溪而建,房屋間隔有很窄的小巷,給人曲徑通幽之感。
“曲水取財”,從靈陽橋月型水口開始,有幾棟古老建筑,翰苑牌坊,天尊閣(亦叫雷祖廟),旁邊的“文昌閣”已毀,靈陽橋,名世祠。月型水口外是一彎日型清泉,寓意日月同輝。據(jù)說“名世祠”是許國找皇帝老爺賜的,沒有考證,不知真假,F(xiàn)在村子里還留有13口古井,其中一口“神墨井”常年不干。明許國贊曰:“兩典一街樓,三十六橋不出村,十里海棠五里桂,萬桿翠竹千株松”,很形象地向我們傳達了靈山的信息。聽說明清時代雷祖廟會時,一府六縣的百姓蜂擁而至,連水面都鋪滿木板,方便行人走路。水口有塊石碑,上面是府衙的告示,徽州先賢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為我們做了榜樣。
走在水街,迎面而來一位農(nóng)婦,背著一竹簍剛剛從地里挖出的新鮮山芋,我想買一點,但又想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走完靈山,便打消了念頭。誰知返回途中,路過一戶人家,我伸頭張望,卻是那背山芋下山的農(nóng)婦家,我便跨了進去。我的目的是買點山芋,結果見這人家的墻上有張照片。仔細一看,照片上有八個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下面是清華大學幾個字,我便問這個男孩是誰,農(nóng)婦告訴我是她的兒子,名字叫方鵬飛。我不由感慨:寒門出驕子啊!我想請這對夫婦把男孩的電話給我,我想和他們兒子聊聊他。誰知農(nóng)婦說電話號碼找不到了。
我也是位母親,我不信這位農(nóng)婦的話,她不愿意給我罷了,或許見我們是陌生人,怕我們給她兒子惹麻煩。我一再告訴她,我們是好人,請相信我們。她的丈夫也在一旁替我們說話,她終于一口報出兒子的電話號碼。為了打消她的疑慮,我當面用自己的手機撥通了她兒子的電話,從電話中得知,方鵬飛還有一位師姐也是徽州區(qū)人,叫謝海燕,一聽這個姓名,我高興壞了,我曾寫過“清華女孩”這篇文章,寫的就是謝海燕,而謝海燕每年回家,都來屯溪看望我,甚至她結婚時還邀請了我。那年,我在杭州客居,特意趕回,可惜途中大雪,沒能成行。她的丈夫也是清華學子。
臨走,這家樸實的農(nóng)民挑選了幾個品相好的山芋給我?guī)ё摺?/span>
古人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其實,一個地方最重要的并不是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才是令人流連忘返的,如果鳳凰古城沒有沈從文,那座古城不會這樣火紅,同樣十里秦淮沒有文人騷客,定是另一番景象。人——永遠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最美風景。
靈山是有文化氣息的,這氣息源遠流長,與徽文化一脈相承。
靈山是有靈魂的,從黃山南麓而來的兩股清泉,讓寧靜的村莊有了生命的活力。
靈山是有未來的,我看到了它的未來。
發(fā)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