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無風云出塞,不夜月臨關。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煙塵一長望,衰颯正摧顏!边@是唐代詩人杜甫描寫天水的詩。那時的天水還是一個塞外邊陲之城,而如今,因為擁有許多名勝古跡,已是聞名中外。
關于天水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漢武帝元鼎三年的一天,在如今天水市南面,突然地顯紅光,雷電交加,大地持續震動,地面裂開一道大縫,天河之水注入其間,遂成一湖。這湖水位穩定,水質純凈,甘洌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瀅然”。當地人說這湖與天河相通,將它稱為“天水井”。后來,這個傳說被漢武帝聽到了,他就命令將新設的郡起名為“天水郡”。從此,有了“天水”之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對于天水的歷史文化,李白曾作詩:“自此風塵遠,山高月夜寒。東泉澄澈底,西塔頂連天。佛座燈常燦,禪房香半燃。老僧三五眾,古柏幾千年!
天水承載了厚重的文化,卻也是一座無比安靜的城市。在天水,蒼松翠柏隨處可見,更有千年古槐迎風佇立,一身的滄桑,仿佛有歷史的影子鐫刻其上,讓人思緒飄飛。人文始祖伏羲就誕生于此,故天水又名“伏羲故里”。來到天水,當然得去拜見一下太昊伏羲氏。伏羲廟里古樹參天,還有女媧補天用的“五彩石”。這里的每間廟宇都供奉著太昊伏羲氏。聽講解員說,太昊誕生于古時候的成紀,就是今日的天水,他是三皇之首,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始畫八卦、造書契、制嫁娶、嘗百藥、制九針……他開創了中國最早的文明時代——伏羲文化時代。
天水還有以麥積山為代表的一大批佛教石窟和寺廟,有道教最重要的流派——全真教在元朝時修建的玉泉觀,有我國最早的回族清真寺和伊斯蘭教哲合忍耶學派的圣地——張家川宣化崗……幾大宗教就在這里融洽相處,并行發展,形成了奇特的景觀。
我去了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站在山下,一種歷史的厚重與神秘感撲面而來。踏著棧道,走過一個個密封在鐵門中的石窟,那些藏身在密室中的佛像此刻靜默著,有的佛像經過風吹日曬,已經色彩斑駁,面目全非;有的佛像已經缺臂斷腿,難以分辨其本來模樣。據史書記載,著名禪僧玄高、曇弘在此講學,“聚集僧人三百”。攀上山頂,極目遠望,四面是郁郁蔥蔥的青山,重巒疊嶂,青松似海,云霧陣陣,遠景近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景,這便是被稱為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
許多名人都與天水有著不解之緣。唐安史之亂后第4年,杜甫躲居在秦州城東南50里的東柯谷,即現今天水市北道區街子鄉八槐村的柳家河(曾名子美村),后移居秦州城內。杜甫在秦州住了3個月,所寫《秦州雜詩二十首》以及由隴入蜀的12首紀行詩,在他一生詩詞創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載,唐玄奘西去印度拜佛取經,曾途經天水,“過秦州,停一宿”,至今在天水還流傳著許多唐僧取經的傳說。從天水市向東不過20公里,便是北道埠,再向東不遠,有一個地方叫社堂鎮,地方不大,卻是個很有名的地方。據民間傳說,唐僧當年去西天取經路過的“通天河”、“曬經臺”等都在這里。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