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巴村,甘南卓尼縣車巴河中游,上百年歷史的傳統藏族村落," 尼巴 " 為藏語譯音,意為 " 陽坡 "。這是一片尚無開發的村落,耄耋老人比比皆是,聽當地干部說,現在也有許多一百多歲的長壽老人,在這個地處偏遠,海拔兩千九百米的藏族村寨里,也實為難得。卓尼屬于安多藏區,最出名的是兩個 " 紅色 " 的藏族人杰,一個是卓尼最后的大土司楊吉慶,棄暗投明,為工農紅軍北上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掃清了通路。另一個是肋巴佛,經名金巴嘉木措,夏河人。甘南自治州邊上的臨夏自治州是甘肅另一個有趣的地方,也是回族自治州。臨夏和政有個著名的景點叫做松鳴巖,現在已經是 4A 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過去松鳴巖有個松鳴巖寺,金巴嘉木措被認定為松鳴巖寺十八世懷來倉仁波切,民國十二年在松鳴巖寺坐床,百度資料顯示供養地為卓尼水磨川寺。—— " 民國十九年(1930),肋巴佛準備配合王仲甲、馬福善等組織領導的農民起義,在卓尼、臨潭秘密發動群眾,抗糧抗捐,準備暴動起義。1940 年,肋巴佛在卓尼組織當地七部落濟民性質的組織 " 草登草哇 ",帶領群眾抗糧抗捐,開展抗暴斗爭……在國民黨重兵圍追堵截中顯得力量分散,故五月各路義軍又會師武都草川崖,計有漢、回、藏、東鄉各民族義軍 8 萬余人,成立 " 西北各民族抗日義勇軍 ",公推張英杰為總司令,王仲甲為副總司令,劉鳴為總參謀長,下編十路軍,肋巴佛任洮岷路藏兵司令……起義失敗,國民黨追殺,到處避難,1946 年返回和政,入黨,1947 年 6 月,隴右工委派肋巴佛赴延安學習,途經平涼安國鎮時,不幸遇車禍犧牲,年僅 31 歲 "。懷來倉肋巴佛 · 金巴嘉木措貢卻單增,起義的仁波切并不多見,也是甘南歷史上的一段故事。尼巴村另一個獨特是他們的婚俗。這里出嫁的姑娘,結婚后會立刻返回娘家,住三年。這三年里,丈夫可以隨時來到妻子家,而三年內生的孩子,則要留給女方家里。這種看起來還有點原始的婚俗方式,十分具有現實意義,最大限度的保存了生產力的平均分配,無論你生男生女,都不會有沒人養老的問題。相比之下,我們漢族的看起來符合 " 倫理綱常 " 的多子多福,為人兒媳,侍奉公婆,對于 " 多女 " 家庭來講,豈不是一種傷害?" 情 " 不分民族。這點上,藏族兄弟直接,干脆,坦誠,有人情味兒,某種程度上說,比我們做得好。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