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巖廟宇依山而筑,下臨深壑,為三層樓閣式。一層昊天口,二層祖師殿,三層釋迦樓。三層兩邊各有檀樾廳、觀音廳、芳名廳。殿后有宋建清水祖師骨灰“真空塔”,上有新筑三重檐方亭。殿宇紅磚墻、青灰瓦,危樓重閣,隱在青松翠竹、煙嵐繚繞的山頂,典雅壯觀。
巖宇附近有各具特色的景致:“獅喉”、“清珠簾”、“方鑒壙”、“枝枝向北”、“羅漢松”、“覺亭”、“石栗柜”、“巖圖碑刻”、“三忠廟”等。“清珠簾”,“一泓清水流千古,四望蒼山壘萬重”;“枝枝朝北”為古樟樹,相傳為感岳飛蒙難而枝杈北向;“巖圖碑刻”系浮雕清水巖石全景碑,明代立,是罕見的古“導(dǎo)游圖”。沿山麓向上還有半嶺亭、護界宮和袈裟石、石船、石臼、石狗……千姿百態(tài)。廟宇后峰巔有四根石筍,挺峭扦天,誠為奇觀。
清水巖高峰,海拔767米,巖宇在500米處依山而建,背靠獅形龍脈,三峰文筆拱峙,面臨深壑,遠(yuǎn)處蓬萊盆山環(huán)合,登巔遠(yuǎn)眺,殿宇崔嵬,山水廳秀,風(fēng)景幽雅,常在茫茫霧海行云之中,美如“蓬萊仙境”而蜚聲海內(nèi)處。普足禪師時錄楊道、周明為徒,居巖十九年間“造成通泉、谷口、汰口諸橋、砌洋中亭路,糜費巨萬,資于施者”,又建造洋中亭,作為治病救人的義診之所。經(jīng)十八年募捐創(chuàng)建軍,清水巖寺廊初奠,巖宇告成。建軍中靖國元年(1101)五月十三日,普足禪師圓寂,鄉(xiāng)人刻沉香木為像,供在巖寺中,奉號清水詛師。
從南寧景炎二年(1277年)到近代,清水巖經(jīng)續(xù)建、重建、擴建、改建、重修達三十多次。巖宇依山面筑,面臨深壑,作樓閣式,分三層。第一層昊天口,第二層祖師殿,第三層迦樓;左右翼鐘、鼓樓、檀、觀音廳、芳名廳、僧舍等分立于東西兩邊。崇樓曲閣,層迭回護,從遠(yuǎn)一看,外觀猶如“帝”字,氣勢磅礴,巍壯觀,相傳有九十九間房屋,現(xiàn)存為明清及近代建筑。巖宇四周還有許多文物古跡,奇觀異景點綴其間。殿后巖上有埋藏清水祖師骨灰的宋代“真空塔”,中殿后巨石下有一竅然深邃的巖洞“獅喉”,殿前出山門有裂竹、清珠簾、方鑒塘、石面盆、羅漢松、覺亭、石粟柜、浮雕“巖圖”碑及護碑亭、枝枝向北樹,最后珍貴的是“巖圖”碑及護碑亭,枝枝向北樹,三忠廟,瞰龍亭,清水山莊,龍宮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清珠簾的指每逢春夏兩季,山門左側(cè)的懸崖峭壁上,石縫里會迸出如珍珠的水滴,陽光一照,美似五顏六色的珠簾垂掛,枝枝向北樹是一株七個孩童展手相拉難于合抱的古樟樹,因地勢,氣流和風(fēng)向的關(guān)系,它的枝枝權(quán)權(quán)幾乎向北伸展。
傳說南宋初,抗金民族英雄岳飛被嫣臣秦檜所害,感動了這株樟樹,故枝葉全向北伸長,以表示紀(jì)念。清水巖的碑刻,摩崖石刻,共有二十多方,涉及年代:宋、元、明、清以至現(xiàn)代。就書體而言,有篆、隸、楷、行。以楷、行為最多。其中宋代“巖圖”碑為珍貴。在清水巖的最高處還有四枝石箏,拔在南昌起,嶙峋俏麗。再從蓬菜鶴前橋起步,沿途還有半嶺亭、護界宮、袈裟石、丹臼、石雞、石狗等千姿百奇的奇巖怪石。真是天然景然美不勝收,游人至此恍如置于“蓬菜仙境”之中。
緬甸美食概述(2019-12-04)
緬甸美食概述(2019-12-04)
緬甸孟族的古都-- 勃固(2019-12-04)
緬甸孟族的古都-- 勃固(2019-12-04)
緬甸旅游 仰光(2019-12-04)
緬甸旅游 仰光(2019-12-04)
西沙群島簡介:(2019-11-26)
發(fā)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