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難耐時節,正是避暑旅游的良機,可謂“哪涼快待哪去”。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傳統高溫城市避暑旅游的整體出游意愿達到 80%以上,2019 年上升至 93%;而在出游次數選擇上,今年暑期近 46.87%的居民選擇出游 2—3 次。報告預測,2019年避暑旅游出游意愿持續釋放,全國將迎來客流高峰,避暑旅游前景廣闊。
人們常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打造避暑旅游目的地需要“綠水青山”,但并不意味著“金山銀山”能夠唾手可得。正如媒體報道指出,雖然我國避暑旅游行業發展風聲水起,相關調查卻表明,當提到避暑旅游目的地時,人們指向的都是氣候舒適的區域,如長春、貴陽、六盤水、麗江、西寧等,當提及避暑旅游產品、產業、品牌時,人們知之甚少。換言之,不少避暑旅游目的地還停留在消費鏈條較短、產品單一,知名度、美譽度有限的階段,只能單純滿足“圖涼快”的需求,與追求“高品質”有一定差距。
因此,避暑旅游目的地發展必須補齊短板,讓高品質成為避暑旅游的“硬核”。筆者認為,需要在政策鼓勵引導下,打響避暑旅游目的地品牌。比如,貴州連續三年在全國高溫城市開展避暑度假主題營銷活動,出臺了包括“門票掛牌價五折、高速公路通行五折、對組織入黔包機和旅游專列的旅游企業給予補貼及獎勵”等吸引游客的政策。
避暑“圖涼快”是外在表現,“硬核”更多和文化特色有關。避暑旅游多是親子游、同學游,以及城市退休老人的“抱團游”,對文化追求更高。要挖掘當地文化內涵,強調參與性、體驗性,把景區連成線路,提升旅游產品的文化底蘊,增強特色旅游產品的供給。比如利用博物館、藝術中心、大劇院等文化資源,打造與避暑消夏活動高度結合的文化空間體系,舉辦藝術節、夜景欣賞、美食體驗等活動,吸引游客進行沉浸式參與。
當然,還需在治理上升級。夏季是避暑旅游目的地的旺季,旅游市場價格容易出現較大漲幅,激增的游客可能導致服務和質量跟不上,必須加強對市場和服務的監管力度,暢通消費糾紛救濟渠道,提高服務管理水平。同時,避暑旅游目的地往往是山區和濱水區域,且正值汛期,必須加強風險評估,完善防范措施,保障游客人身財產安全。
重慶將設溫泉旅游日 做響“世界溫泉之都”(2019-10-26)
在那個說走就走的年紀,沒有網絡依舊暴走的桂林(2019-10-26)
上海迪士尼“雙十一”預售66.66萬元套餐,有人買單嗎?(2019-10-26)
太空旅游第一股最快周一問世!維珍銀河將“借殼”登陸紐交所(2019-10-26)
先“賣子”后跨界 三特索道忙自救(2019-08-30)
2022年5A級國有景區將全面實行門票預約制度(2019-08-30)
中國旅游團在日本遭地接“甩團”(2019-08-30)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