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節慶:蒙古族民間傳統節日有“白節”、祭敖包、那達慕等。“白節”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相當于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白月”,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和春節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要吃手把
鄂倫春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人口較少的民族。鄂倫春語稱山頂和臺鹿為“鄂倫”,稱人為"春",故“鄂倫春”“意為”主在山嶺上的人們“或”使用馴鹿的人們。大興安嶺東麓的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的鄂倫春人多以狩獵,飼養業和種植業為生
1、娶親 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娶親一般是在結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歡樂的氣氛中,穿上艷麗的蒙古長袍,腰扎彩帶,頭戴圓頂紅纓帽,腳蹬高筒皮靴,佩帶弓箭。伴郎、祝頌人,也穿上節日盛裝。一同騎上馬,攜帶彩車和禮品,前往女家娶親。
巴爾虎蒙古族長調民歌的特點是節奏自由,高亢奔放,字少腔長,不少樂句都有一個長長的拖音,再加上起伏的顫音,唱起來別有韻味。 對旋律骨干的修飾猶如在綠毯上繡出美麗的鮮花,如在棱角分明的形象上勾勒出秀美的曲線,將開闊與曲折、
銀制藝術品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吸取其他藝術形式,又有創新。在造型上不僅制作爐、瓶、鼎,并制作出了剽悍的駿馬、溫順的駱駝、絢麗的孔雀、栩栩如生的諸多動物形象100多種。 馬到成功擺件內蒙古外貿工藝品廠生產。產品用純
蒙古族禮儀及禁忌:見面要互致問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問好。平輩、熟人相見,一般問:“賽拜努(你好)”;若是遇見長者或初次見面的人,則要問:“他賽拜努。”(您好)。款待行路人(不論認識與否),是蒙古族的傳統美德,且蒙古族待客
在莫旗庫如奇辦事處的庫如奇村,記者見到一所保留完好的、典型的達斡爾族的民居。據村里一位8旬老人講,這所房舍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光景。 房主人叫孟金勇,今年50多歲,他說不清這房子是哪一代傳下來的。他家的園子是用柳條編的障
那達慕(意為游藝),那達慕起源于13世紀末14世紀初,記載著蒙古族風俗習慣的文獻中這樣寫著“趕耗子,舉行婚禮或射箭、賽馬摔跤等那達慕開始時,蒙古族長者舉起盛滿鮮奶的銀碗和哈達,朗頌祝賀詞”。 那達慕是蒙古族人民文化生活
瑟賓節是鄂溫克族古老而傳統的節日。 據記載,生活在大森林的鄂溫克獵民,在極其嚴酷的條件下,頑強地生存,努力創造歡樂祥和和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為了振奮精神,鼓舞斗志,逐漸形成了一些集會活動的形式,“瑟賓節”就是其中的一個
鄂溫克族自治旗每年6月18日都要舉行盛大節日喜慶活動——瑟賓節。瑟賓節是鄂溫克族第一個節日活動。 節日來臨之際,在鄂溫克草原的巴彥胡碩敖包山上,彩旗飄揚,牧民們身著節日盛裝,趕著勒勒車,騎著馬、摩托車從四面八方趕來,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