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巴扎不是與生俱來的,它幾乎是民間百姓的即興之作。仿如畫師的第一筆,作家文章的起頭,有了開始便有了下文。維吾爾族人生性豪爽,豁達開朗,常常扎堆湊熱鬧。哪里人多,哪里熱鬧,哪里就有巴扎。古漠之地原本無巴扎,起初只是一兩人、三五人在那里擺攤設點。有了攤鋪(實則有的只是鋪一些舊報紙而已)就有了好巴扎者趨之若鶩。天長日久,攤鋪越集越多,排列成行,有了氣勢,形同市場。人們流連于此,或購物,或聊天,或品嘗。新疆南部地區那些布滿城鄉的幾百個巴扎,大多都是這么形成的。
維吾爾族人湊堆,卻不亂分寸。約定俗成,自然而然地按行業門類去湊。賣土陶的不會往衣料攤子邊湊,賣風味小吃的也不會在小百貨攤邊套近乎。喀什有名的庫拉克巴扎(玉米市場),塔西巴扎(石料市場),吐麻克巴扎(帽子市場),也里米西巴扎(瓜果市場)等,便都是湊起而成名的,有的已運轉了二三百年,成了傳世之地,今天仍是十分地興隆。
聞名遐邇的喀什中西亞國際貿易市場,十幾年前還是一塊鹽堿不毛之地。那一年,由附近鄉村的幾戶農民湊在一起,出售土鹽巴、干柴草等商品。后來,便有許多農民趕著毛驢亦步亦趨,也在此處安營扎寨。改革開放以后,經營者成幾何級數猛增。不到一年工夫,便形成了有1000多人經營的熱鬧非凡的“東門大巴扎”。
今天,當我們贊美巴扎時,絕不會忘記它的生身之母——當地的維吾爾族人。
帶你到新疆去看冰川吧 (一個10歲小朋友寫的)(2015-06-19)
行走在路上的時光----新疆喀什帕米爾高原游記(2015-06-19)
南疆喀什和田游記(2015-06-19)
行走在路上的時光(2015-06-19)
南疆喀什游記之一(2015-06-19)
南疆喀什旅游游記(2015-06-19)
中國玉文化(四)(2015-06-18)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